负离子作用机理
什么是负离子
在物理学中,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,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,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周围旋转的电子所组成的。所以在原子得到捕获的自由电子时则呈显负电性。而失去电子的原子呈正电性。这就是形成电流从正极向负极运行的依据和规律。也就是人们把正负电子的运动现象称为离子现象的缘由。正常状态下,自然界的空气分子既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,处于中性状态。但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宇宙射线、紫外线和微量元素,在这些元素的辐射作用下,还有雷击电闪等的作用下,空气中的空气分子会失去一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,这时候空气就自然会发生电离现象,出现一些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。这些电子被称为自由电子,也就是负离子。而这些自由电子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获而结合在一起,从而即形成了带负电荷的空气负氧离子。所以,负离子也称作负氧离子。
自然界大气负氧离子分布情况
环境场所 |
负离子浓度(个/cm³) |
与人类健康关系度 |
海滨瀑布 |
>10000 |
具有自然治愈作用 |
高山森林 |
3000-10000 |
杀菌、减少疾病感染 |
森林公园 |
2000-3000 |
增强人体免疫力、抗菌力 |
郊外田野 |
1000-2000 |
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|
城市公园 |
400-1000 |
无明显身体危害 |
街道绿地 |
200-400 |
诱发头痛、失眠等 |
城市房间 |
100-200 |
诱发各种空调病 |
化工园区 |
1-100 |
易发各种疾病 |
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分级表
级别 |
负离子浓度(个/cm³) |
与人类健康关系度 |
Ⅰ |
>3000 |
保健浓度 |
Ⅱ |
2000-3000 |
|
Ⅲ |
2000-3000 |
|
Ⅳ |
1000-2000 |
|
Ⅴ |
400-1000 |
允许浓度 |
Ⅵ |
200-400 |
危害浓度 |
负离子的主要用于及功效
空气中污染物大多带正电荷,例如烟雾、微尘、细菌、病毒等,生态级负离子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沉降,与细菌、病毒等结合使其失活,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。美国环保署EPA实验室研究证实,空气中负离子通过中和沉降(Ion Neutralization)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小粒径微尘,尤其是对2.5微米(PM2.5)及以下的微尘具有优异的净化效果。

负氧离子净化作用原理
③ 清除异味、臭味:因各种异味、臭味和怪味均是带正电荷的菌体所造成的。因而在遇到负氧离子时自然会被中和而被去除掉,各种怪味及异味随之消失,从而使室内的空气恢复清爽干净。